項目:經濟融合的實證檢驗和交易費用的估算: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

首席研究員:胡佳賢博士(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)

項目年期:2年

獲資助金額:798,155港元

 

中國政府於2013年啟動了「一帶一路」倡議,一帶一路包括陸路「絲綢之路經濟帶」和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」。這個倡議的目的是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一體化,發展成為一個具綜合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地區,以促進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,並加強地區經濟合作。截止2020年11月中,中國已與138個國家簽署「一帶一路」合作文件。

由經融系副教授胡佳賢博士負責的「經濟融合的實證檢驗和交易費用的估算: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」項目,採用一套非線性協整模型,以檢驗購買力平價 (PPP)和工資趨同假說,用以評估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建立更緊密經濟整合及聯盟的可行性,並計算在國際貿易中的交易費用,從而找出哪些國家在與中國進行貿易時,付出較高的交易費用。

胡博士的團隊也會同時嘗試找出導致交易費用較高的原因,尋找可減低交易費用的關鍵因素,並就如何減低這些費用出政策建議,以強化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,對一帶一路的發展有所裨益。

胡博士對《樹仁簡訊》表示,在設計一帶一路發展計劃時,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是,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商品市場及勞動力市場的高度一體化。一個商品市場的高度整合,能使購買力平價關係得以維持。如果一帶一路國家能夠維持購買力平價關係,意味着他們之間的商品可自由流動,從而實現商品市場的整合。同樣地,若然勞動力市場價格或工資水平趨向平價,也就證明勞動力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及整合性。所以,商品(及勞工)的自由流動,會令商品市場(及勞動力市場)價格趨同。當一帶一路國家符合更緊密經濟一體化的先決條件後,中國和這些國家可進一步建立平台,以發展成為一個經濟聯盟,並最終建立一個貨幣聯盟作為長遠的政策目標。

他續稱,交易費用(包括可觀察和不可觀察)有可能阻礙了商品與勞動力市場的整合。若商品的價格差異少於交易費用,使市場價格均衡的套戥機制將不啟動。交易費用的存在會創造出一個阻隔區,因在區內的價格差異太少,不能誘發套戥取利活動,市場價格與購買力平價出現偏離,不能回歸均衡。但當商品價格差異超過交易費用而處於阻隔區外,商品套戥便可啟動,價格差異便回歸到均衡值。同樣,在阻隔區内,交易費用過高會阻礙勞工的流動和工資趨同。在阻隔區外,工資則可趨同。這個調節過程被描述為非線性。研究項目所採用的非線性協整計量方法,能夠克服傳統上用線性方法檢驗購買力平價和工資趨同假說的缺點。這些非線性的計量方法可帶來較高的統計效力,並只須用匯率、物價和工資數據就可估算可觀察和不可觀察的交易費用。

胡博士的團隊將物色同學參與項目,協助收集數據。另外,他會把這些非線性的計量研究方法用於教學,讓同學學習這一門工具,將來可應用於一帶一路的其他研究項目,和其他非線性協整模型的題目上。

原文連結:《樹仁簡訊》202012月號 -  胡佳賢博士的一帶一路國家經濟融合研究